鼓励抗肿瘤光动力治疗药物开发CDE正式发文!

日期: 2024-03-25 作者: 爱游戏app下载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抗肿瘤光动力治疗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旨在鼓励抗肿瘤光动力治疗药物的临床开发及应用,支持这类产品注册的临床试验设计。本指导原则不涉及光动力治疗非肿瘤疾病,也不涉及光动力荧光显像定位。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光动力疗法又称光动力治疗(PDT),是一种由光激发组织细胞内光敏剂而产生的光化学疗法,通过病灶局部的选择性光敏化作用来破坏肿瘤或其他病理性靶组织,即给予吸收了光敏剂的病变部位适当波长的光照,通过光敏剂介导的和氧分子参与的能量和/或电子转移,在病变组织内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OS),通过氧化损伤作用破坏靶部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引起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PDT的生物作用机制大体可分为:细胞性损伤、血管性损伤、诱发和调节免疫反应等。根据作用机制,光动力技术又可大致分为细胞靶向光动力疗法(CPT)、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PT)、光免疫疗法(PIT)等。

  光动力疗法以光敏剂、光及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具有创伤小、全身毒性低、组织选择性等特点,不仅可用于非肿瘤疾病的治疗,如痤疮、尖锐湿疣、鲜红斑痣、光线性角化病、眼底黄斑病变等;同时,光动力疗法作为实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选择之一,可以弥补目前常规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不足,在肺癌、食管癌、皮肤肿瘤、头颈部肿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目前认为PDT治疗作用机理是,光敏剂在局部或全身应用后迅速积聚在病理组织中,处于单重态基态,在一定波长的光的照射下,光敏剂吸收光子能量,其电子跃迁到更高能级电子轨道,成为不稳定的单重态激发态,随后在很短时间内通过非辐射衰变或发出荧光回到基态,或者通过系间跨越形成三重激发态。受光激发的三重态光敏剂可通过两种形式的反应生成ROS:I型反应和II型反应。

  基于PDT治疗作用原理,光敏剂、光和分子氧是光动力疗法的三大要素。其中,光敏剂是指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能够吸收特定波长光的能量而被激发,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另一组分的分子,使后者被激发而本身回到基态的物质。具有适当剂量学参数的光源和输送装置是PDT临床应用的关键组成部分。基态光敏剂吸收光子能量跃迁至三重态,而后生成具有细胞毒性的ROS,故而分子氧是光动力疗法必不可少的反应基底物,组织中的氧含量对PDT疗效非常重要。

  抗肿瘤药物常常要在探索性研究阶段开展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以及概念验证研究,根据获得的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综合评估确定后续推荐给药方案(包括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率、给药周期、给药时序等)及拟开发适应症人群。

  抗肿瘤光动力治疗不同于其他肿瘤治疗方式,需要多个临床治疗科室协作完成,如激光科、腔镜科、介入科、肿瘤内科和肿瘤外科等,不仅涉及给药过程,还涉及照光过程,是一种药械联用技术,需要药物和器械同步开发,还需要形成规范的PDT标准操作规范,故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影响疗效和安全性的因素复杂而多变。因此,光动力治疗药物在探索性研究阶段需要考量探索的要素较常规抗肿瘤药物要多,不能按照常规肿瘤药的剂量探索方式来进行,除了药物剂量(光敏剂剂量)外,光源波长、光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等均会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宜结合光敏剂特性及临床前研究结果,在探索性研究阶段重点考量以下要素:光敏剂、光源、光剂量、给药与照光间隔时间、PDT剂量学、与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案联合应用、安全性评估、疗效评估。

  随机对照试验(RCT)是确证药物疗效最为可靠的方法,PDT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技术,临床试验方案推荐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研究设计能够准确的通过药物的疗效及研究目的确定是优效或者非劣效设计。选择非劣效假设时,申请人需要与监管部门沟通并确定非劣效界值。需要谨慎选择对照,不一样的情形下可优先考虑选择安慰剂对照、标准治疗对照、其他PDT阳性对照、不同剂量组对照等。

  根据PDT的作用特点和操作便利性,目标适应症往往对肿瘤生长部位有要求,通常会选择皮肤外生性肿瘤、眼、鼻腔、口腔等腔道肿瘤、内窥镜所能达到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及腔镜所能达到的胸腔、腹腔、盆腔、纵隔等部位恶性肿瘤。

  由于受光敏剂、PDT有效杀伤深度、肿瘤乏氧等因素的限制,导致PDT的治疗范围以及治疗稳定性仍然不足,药械联用在操作层面的复杂性也使得PDT不能大范围普及,所以目前PDT仍然未能成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PDT具有创伤小、全身毒性低、组织选择性等特点,对恶性肿瘤某些疾病状态下存在比较大的优势,是当前肿瘤综合治疗的选择之一。

  伴随着新型光敏剂药物的不断研发,有关PDT治疗肿瘤的证据链日益丰富,相应的临床试验的设计和终点选择趋于复杂。在现阶段,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品质仍是恶性肿瘤病人治疗的核心目标,临床试验的终点选择均以能够客观、高效反映肿瘤治疗的临床获益为原则。科学的进步必将推动抗肿瘤PDT药物的研发,鼓励申请人、临床专家与监督管理的机构积极沟通,并且探索创新的试验设计和研究终点。本指导原则将基于PDT用于肿瘤的临床实践适时进行更新。

  [1]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抗肿瘤光动力治疗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34号). Retrieved Apr 28, 2023. From


水利技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