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大笔如椽描绘城市北扩新画卷

日期: 2024-05-07 作者: 新闻资讯

  7月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万亩稻海禾苗青青,旅游景点人流如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动员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着力打造首府城市北扩的主阵地,朝着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最有调整优化空间、最能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城区目标迈进,绘就了恢宏壮丽的绿色发展新画卷。

  日前,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委、区政府的积极帮助下,乌鲁木齐市石化公司正在快速推进规划年产120万吨PTA项目。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大范围的使用在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每个方面,联系着石油化学工业和纺织两大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

  项目将推动新疆芳烃产业集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同时带动首府芳烃产业集群发展,完善石油化学工业产业链发展,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近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PVC产业链及配套产业园,施工车辆正在施工。记者宋建华 通讯员沈浩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鲁木齐市格外的重视能源化工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发展,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作用,吸引延链、补链、拓链、强链项目落地,促进石油化学工业中下游、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乌鲁木齐市特色工业体系。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着眼强基增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以发展旗舰型企业和航母型产业为方向,重点抓好“5+6”百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即壮大芳烃、PVC、新型建材、国际家居和电力线个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石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6个新型产业集群。

  近日,随着国能新疆“源网荷储”一体化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在米东区北沙窝开建,拉开了乌鲁木齐光伏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建设的序幕。

  近年来,自治区依托荒漠戈壁大力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作为乌鲁木齐唯一的沙漠区域,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沙窝太阳能资源丰富,按照新疆“十四五”期间建成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的要求,米东区以“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上的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千亿低碳创业硅谷”为目标,编制了2022—2030年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规划。

  这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抓好“1+4+N”千亿级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规划改造提升自治区级化工工业园;加快建设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园、浙商中小微创业产业园、燕新国际家居产业园4个实体产业园区;规划新建PVC产业链及配套产业园、丝绸之路石材产业园、北部沙漠光伏发电基地等多个产业园区。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还通过实施水龙湾两岸片区新建改建13条道路等重点工程,推动水龙湾片区全面融入乌鲁木齐“两横、两纵、五环十五射”路网布局和米东区“十横十纵”路网结构,有效串联米东区各商圈,加速与首府核心都市圈的融合进程,逐步的提升此片区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打造让市场投资主体安心抓生产、恒心办恒业的优越营商环境。助推大企业大项目落地。

  “通过系列举措,形成专业互补、集约发展、联盟联动、攥拳发力的发展格局,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米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梁震说。

  近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水稻科技示范园内,五彩水稻勾勒出的稻田画作吸引了不少游客。记者宋建华摄

  小暑至,盛夏始。夏已至,万物盛。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广大农村,万亩稻海禾苗青,千亩蔬菜基地结硕果,处处升腾着生机与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精准把握“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在保障粮食安全、发展设施农业、推进产业兴农、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推动都市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作为新疆水稻主产地之一的米东区的水稻长势良好,正处于关键的拔节期。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杜家庄村的稻蟹养殖示范基地,种植户王则华正在将繁育了近两个月的蟹苗投放在稻田内。

  稻蟹共生,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提高了水稻“身价”和河蟹品质,杜家庄村2000亩水稻中“稻蟹共养”面积800余亩。

  “稻田米属于有机米,一公斤在20元左右。”王则花说,螃蟹120元左右每公斤,每年的大米和螃蟹的销量供不应求。

  今年,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针对水稻种植户按照一亩地600元的标准做种植补贴,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将水稻种植培养面积稳定3。5万亩,保障首府市民“米袋子”。

  同时,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因地制宜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提质增效、种养循环、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种粮积极性,为首府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大米和水产品

  这两天,位于吴家梁村的千亩蔬菜种植基地,西红柿、黄瓜、丝瓜、葫芦瓜等蔬菜大量上市,充盈了首府市民“菜篮子”,稳定了蔬菜价格。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精准把握首府大城市、小农村特点,着眼服务首府市民,建设现代都市精致农业, 通过“双10”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在种植业上构建育苗、蔬菜、采摘、食用菌四大类种植10个基地,在畜牧业上构建百万只蛋鸡、百万只肉鸡、万头肉牛、万只羊、万头生猪五大类10个养殖基地,为提升首府市民“菜篮子”、“肉案子”供给质量做出贡献。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还通过建设4个农业园区、创建1个国家级产业强镇、认证9个农产品名特优新品牌为抓手,带动形成“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规划中部休闲农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走“产城田、吃住游”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

  十年来,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塔桥湾水库、卧龙岗水库等地,每年都吸引大量候鸟停留,今年更是达到了历年之最的数万只。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府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方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让河流、湖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大幅度提高,让地处下游的水库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乌鲁木齐从2012年开始对全长27。2公里的水磨河实施生态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先后完成了水磨河(水磨沟区段)景观改造工程及水磨河(米东区段)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引水渠系配套建设、加强水体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循环利用,构建持续稳定、集约高效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水库见到的天鹅、侏鸬鹚等珍稀鸟类,以及鹤类、猛禽类国家保护动物,对生态环境和水质要求都很苛刻。”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马鸣,这些ECO“晴雨表”鸟类的出现,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生态环境改善的直接体现。

  上游治理下游清,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东道海子附近的湿地,今年有鸟类摄影爱好者首次拍摄到鸟界“四大美鸟”之首称呼的黄喉蜂虎鸟,是该鸟群首次在乌鲁木齐被拍摄到。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持续加强东道海子、一号冰川及乌鲁木齐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北沙窝及东道海子“绿色屏障”,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而黄喉蜂虎鸟的现身是乌鲁木齐生态环境改善和植被恢复的体现。

  如今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在首府大地上铺展开来。

  这两天,家住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揽胜街旁小区的刘立本每天9时准时起床,沿着街道人行道跑步健身。

  这得益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通过揽胜街提升改造项打造精细化管理特色街区,让包括刘立本在内的居民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变化。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揽胜街提升改造项目根据深圳市红荔路及福田中心区街区为建设标准,在人本交通、环境提升、品质设施、精品绿化、立面美化等五个方面做精细化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通道路堵点、治理环境痛点、消除管理盲点,让群众生活更从容、更舒适、更便捷。

  沿着揽胜街宽敞笔直的人行道往前走,车辆在宽敞的行车道上有序行驶,绿植打造的景观点缀在错落有致的绿化带内,街道两侧是改造一新的店招店牌和外立面,一条整洁美观且有现代气息的街道摆在眼前。

  “人行道马路砖有破损,座椅板凳也不全,绿化树木也有缺株断行现象,路两边的停车场管理也不规范。”刘立本说,米东区年年都会对揽胜街来修补,虽然每年都有变化,但变化不明显。

  今年5月份 ,揽胜街提升改造项目开始实施,改造范围东起中颐路,至稻香中路,全长2公里多。

  主要改造内容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铺设,路灯、信号灯、监控灯多杆合一以及杆线入地,沿街商铺门头牌匾统一设计亮化更换,护栏、隐形井盖、停车场进行了智能化提升改造,绿植更新等。

  “揽胜街改造提升项目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属于米东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特色街区。”揽胜街工程设计师白谓谞说。

  跑完一圈,虽然门头大汗,但刘立本浑身轻松:“家门口越来越美,出行越来越舒适,还越来越智能化了。”

  7月12日,提升改造完的揽胜街上,行人正在智能人行横道过马路。记者宋建华摄

  入夜,在璀璨星空顶、灯笼长廊里感受国潮之韵,在夜市中的摊贩吆喝叫卖声中品烟火之味,再到商铺内去感受时尚之风……

  入夏以来,提升改造完成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贡米巷国潮风夜市,为市民“夜生活”增添了色彩,也带火了以贡米巷特色街区为核心的商贸服务社区。

  推进创业社区建设中,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释放消费活力,以建设创业社区为契机有序发展“小店经济”、“路边经济”,积极活跃“夜间经济”,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服务业态,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促进创业就业。

  近日,在米东区贡米巷特色街区一家新疆风味特色餐厅,新疆歌舞吸引了不少游客。记者宋建华摄

  作为今年试点的四个创业社区之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以贡米巷特色街区为核心打造商贸服务社区,国潮风夜市是重要载体。

  今年,贡米巷特色美食街区进行了升级改造,设置有百货区、餐饮区和儿童游乐区等100个摊位,依托街区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打造国风灯光亮化景观,设置了星空顶、灯笼长廊、国风墙等网红打卡点。

  “夜间经济不再是着‘啤酒+撸串’的简单组合,而是慢慢的变成为以文化、艺术、旅游、消费等内容为基础的体验经济。”贡米巷特色街区负责人曹腾说,通过夜市提升改造带动街区发展,促进创业社区建设。

  餐饮企业负责人雇玉忠在一个月前在古牧地东路街道创业部门帮助下,开起了新疆美食餐厅,主打新疆特色菜,还培养了一支新疆歌舞团队,定时在店内外表演。

  一个月来,雇玉忠的餐厅每天客流不断,每逢晚上,室外歌舞节目吸引来的客流让餐厅一座难求。

  生意好了,雇玉忠也积极支持社区就业,他不仅积极吸纳社区居民就业, 还通过抖音教新疆美食的形式发展线上经营,带领更多社区居民线上创业。

  近日,在米东区地磅街道健民社区,居民正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上健身娱乐。 记者宋建华摄

  这两天,随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地磅街道健民社区绿化提升改造和健身设施安装工作完成,家住春和隆盛园小区的居民发现,小区的树更多了、草坪更绿了,鲜花也多了,大家娱乐休闲的地方更多。

  打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是我市快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米东区通过快速推进城市“微空间”治理,从建口袋公园、完善小区公共设施、实施杆线入地等,打造宜居宜业环境,让居民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春和隆盛园小区有五个绿化点,绿化面积两万平方米。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小区存在灌溉设施不完善、绿化树木缺株断行的情况,同时还存在着健身娱乐设施不完善的情况。

  针对健民社区的情况,米东区集中开展基层社会治理行动,以健民社区为样板带动各街道乡镇积极打造样板,总结经验积极推广,以点带面推动各项工作。

  哪些地方需要改?怎么改?居民有发言权。动工之前,社区干部、居民党员、楼栋长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并向居民征询意见建议。

  “征求大家意见同时也是一次宣传引导过程,让各位明白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从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部门单打独斗’变为‘群众全民参与’,既改造了小区‘面子’,也充实了惠民‘里子’,让居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社区主任徐艳杰说。

  在关部门单位的帮助下,健民社区对小区灌溉设施做改造,并配备了专门的绿化管理人员,对树木花卉进行补植,并对枯枝断枝进行修剪,同时还在征询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配备了4套10组健身器材。

  针对健民社区就业困难人群多、低收入群体多的特点,健民社区还在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在社区建起了就业实训基地,让居民家门口享受技能培训,实现家门口到厂门口的就业通道,从而提升社区民生“软环境”,慢慢地加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社区环境得改善,居民就业等民生问题有落实,居民们积极努力配合社区工作,争相参加各类志愿活动,社区各项工作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石。

  这两天,水稻分蘖完成,进入最关键的拔节抽穗期,三道坝镇皇宫村52岁的顾保新天天都会在稻田里忙活。

  顾保新16岁开始种水稻,4年前还成了国家耐盐碱技术创新中心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水稻耐盐碱示范基地种植技术员(以下简称耐盐碱稻基地),负责基地的种植管理工作。

  种水稻30多年,顾保新见证了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给乡村带来的新变化,也见证了乌鲁木齐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给稻农生活带来的改变。

  改革开放之后,因为种地挣钱不多,顾保新尝试过外出打工,但没什么技能,再加上老人孩子都在家,他还是选回家种水稻:“我的根在农村,我相信土坷垃里也能刨出金。”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乌鲁木齐市全方面推进乡村战略,推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一年接着一年干,每年都有新变化。村上路修通了,房屋外立面建成了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下水主管网和天然气主管网也修到了村里,电网也改造了。

  因为一直种水稻,顾保新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稻“老把式”。4年前,当米东区农业技术中心领导让顾保新在基地试种新品种水稻,顾保新应允下来。

  以前是自己种,现在给公家种,种的还是要全疆推广的良种,顾保新拿出全部种地本事种水稻。

  去年9月24日,国内7位水稻产业相关专家来到盐碱稻基地进行实收测产,最后“新粳8号”平均亩产659。3公斤,意味着盐碱地种植水稻打破此前在新疆保持的高产纪录。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巩固“米袋子”供给上,水稻种植培养面积稳定3。5万亩,今年还出台了水稻种植补贴措施。

  这一切都让顾保新感到振奋,他注册了家庭农场,还注册了“拾米旧忆”盐碱稻米品牌,并请人设计了包装,准备今年大干一场。

  “党和政府政策好,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只要埋头加油干,日子肯定比蜜甜。”顾保新说。(记者:宋建华 制作:宋建华 监制:杨玄鉴 高斌)


水利技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