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百姓起高坝 科技报国铸丰碑

日期: 2024-09-29 作者: 新闻资讯

  江水东流湖水西,水边花落梦回时。近日,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水工混凝土结构理论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伯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这位水利界一代宗师再也听不到水流淙淙了。

  谈及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就绕不开朱伯芳。他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工程研究,开创了多个第一:参加了我国首批三高坝(佛子岭坝、梅山坝、响洪甸坝)的设计,首创大坝混凝土标号分区技术;首创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理论体系,解决了“无坝不裂”这个世界性难题。

  在业内,朱伯芳被誉为“中国水利水电界的瑰宝”,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曾称他为“一代宗师”。

  1928年,朱伯芳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清末秀才,在家乡教私塾。父亲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

  幼年时,朱伯芳先在祖父私塾诵读四书,后就读于江西余江县立小学、省立九江中学、余江县立中学、省立南昌一中。他学习刻苦,各科成绩优异,初中时获“赣东才子”的雅号。

  1948年夏,朱伯芳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成绩名列土木系第一名。1950年,淮河发生严重水灾,中央决定治理淮河。1951年9月,还在读大四的朱伯芳到治淮委员会实习,被分到佛子岭水库技术室设计组,参加中国第一座混凝土坝——佛子岭坝的设计。当他们到达佛子岭工地时,连拱坝的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而且除了汪胡桢院士在美国留学时见过大坝外,其他没有一个人见过。

  没有设计经验、没有技术资料,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他们不懂就学,刻苦钻研,学懂就干,从来就没休息日。朱伯芳推导出连拱坝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施工期间,他首次提出了大坝标号分区的新理念,节约了大量水泥。这一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已成为全世界采用的坝工技术。

  1954年5月,朱伯芳被调到梅山水库指挥部工程技术科,负责设计梅山坝。1955年8月,朱伯芳参加响洪甸坝设计,任响洪甸水库设计组长,与曹楚生、周允明一起主持响洪甸坝的设计。

  多年治淮工作的锻炼,使朱伯芳由一个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成长为一位水利工程师,结下了与水利水电事业的终身之缘。

  “我个人决心刻苦学习,认真工作,在工作中把自己锻炼成世界一流的坝工专家。”这是1956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当时在治淮委员会工作的28岁朱伯芳作为优秀青年技术人员在誓师大会上的发言。

  无坝不裂,是长期困扰水工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佛子岭、梅山两坝设计和施工中,虽然参照国外文献,采取了一些简单的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但实际工程中大坝还是出现了不少裂缝。这使朱伯芳意识到温控防裂是混凝土坝的一个重要问题。

  1955年,朱伯芳在国内首先开始了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的研究领域,发表了我国混凝土坝温度应力方面的第一篇论文《混凝土坝的温度计算》。经过佛子岭、梅山和响洪甸三个工程的锻炼,朱伯芳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他决定向大坝裂缝这样一个世界难题进军。

  经过多年实践,他设计了混凝土大坝温度应力的精细算法和软件,首次提出混凝土大坝温度控制三准则。准则一“全面控温、长期保温”;准则二“早冷却、小温差、慢冷却”;准则三“适当控制冷却层高度”。实践表明,温控三准则对于混凝土坝的温控防裂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

  “逆境中不妄自菲薄,顺境不妄自尊大,明确方向勇往直前”,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朱伯芳带领团队终于建立了混凝土坝温度应力完整理论体系,解决了大坝裂缝这个世界级难题。

  不止于此,他和团队还首创拱坝优化的数学模型和解法并应用于100多个工程,这中间还包括世界最高的三座拱坝,节省投资10%—30%;首创混凝土坝仿真分析方法,大幅度提升了混凝土坝应力分析水平;首创混凝土坝数值监控方法,大幅度提升了混凝土坝安全监控水平。

  70岁以前,不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每天都工作11—12小时。那些年,大多数休息日,朱伯芳都是带着开水和馒头在北京图书馆查阅国外科技文献。偶尔周末陪妻子逛街,也会带着小板凳和书。妻子在商场里买东西,他就坐在门口看书。在北京多年,朱伯芳没有去过长城,不是不想参观,而是舍不得宝贵时间。

  朱伯芳的儿子说:“父亲一生的成就,几乎就是在学习思考中完成的。”正是勤于思考、享受思考,朱伯芳不断提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践行着他“来自实际、高于实际、用于实际”的科研理念,始终忙碌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

  为了摸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他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混凝土坝工地;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的提升,他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跟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的新趋势;他紧密联系实际,勇于开拓,不断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科研和施工方面取得一系列开拓性成果。

  对青年科技工作人员,朱伯芳总说,要勤于工作,勤于思考。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深化,都与所完成的工作量成正比。同时,不能够满足于简单地达成目标,要追求工作的至善至美;当计算或试验中出现一些非正常现象时,莫轻易否定,要仔细分析,它们往往蕴育着一些新发现、新成果。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水利技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