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向北流】一河清泉水 一道风景线 一条经济带——引江济淮工程综合效益初显

日期: 2024-07-26 作者: 爱游戏app官网

  9月16日,引江济淮工程航道菜子湖线迎来试运行,这标志着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全线通航。“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的美好愿景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引江济淮工程是惠及皖豫两省的国家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以解决安徽与河南等地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发展江淮航运为主要任务,同时兼顾农业灌溉补水、水生态环境改善等综合效益。为了全面深入展现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雄伟壮阔的风采,展示“大国工程”中的经典人物和重要事件,9月25日至27日,由安徽省委网信办、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办,合肥网、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一江春水向北流’——引江济淮网络主题采访”成功举行。滔滔江水从枞阳枢纽引江口一路北上,经过7级提水500多公里长途跋涉,最终汇入皖北。一江春水向北流的过程中,建设者们创造着一个个世界奇迹、亚洲之最、全国之首,而引江济淮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已初步显现。

  淮河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耕地率最高的区域之一,该地区人均水量少、丰枯变化大、拦蓄条件差、连续干旱多、干旱范围广,造成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严重不足。

  随着一期工程的全线试通水试通航,引江济淮可向巢湖周边、沿淮及淮北地区、豫东地区城乡生活及工业生产供水,同时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补水。

  据了解,一线m³/s输水进入淮河、85m³/s输水进入西淝河及其上段供水能力。2022年10月,枞阳泵站开机向巢湖生态补水,累计补水1.45亿立方米。已完成向河南供水790万立方米。

  9月27日上午,在引江济淮安徽境内的最后一级提水泵站,亳州市谯城区龙扬镇龙德泵站,记者看到,在这里,长江水经过7级提水最终来到皖北及豫东地区。从枞阳引水口到这里,江水流过500多公里,被提升30多米,再沿着西淝河北上20多公里便可到达河南。

  “引江济淮工程,改变了亳州百姓长时间喝地下水的状况,现在城区80%人都喝上了干净的地表水。”看着亳州调蓄水库内从西淝河引调而来的水,亳州市水利局计划基建科科长李伟奇感慨道。

  此前,因为长期缺水,皖北和豫东地区在水源选择上不得不“就近取材”,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地下水虽然解了“近渴”,但水质偏“硬”,口感不好。2020年6月,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亳州供水段率先在全线试通水,一泓清水由西淝河和茨淮新河经亳州加压站注入亳州城南调蓄水库,缓解了一直困扰亳州的缺水问题,让地表水流入千家万户。自运行以来已向亳州调蓄水库供水1.44亿立方米。

  西淝河和茨淮新河的水通过亳州加压泵站经管道运送至3000亩的亳州城南调蓄水库。该水库作为亳州市区唯一地表水源向城区供水,目前亳州主城区范围内约50万市民饮用上了这里的水库水,“改变了大家长时间喝地下水的状况,让千家万户喝上了引调的地表水。”

  据了解,引江济淮工程向皖北、豫东区域供水,惠及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万人供水,改善灌溉面积1760万亩。

  “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第一阶段目标是2023年底前,完成13个县(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第二阶段目标是2025年底前,完成15个县(市、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引江济淮一二期工程将为皖北地区6市28县(市、区)3000万群众喝上引调水提供保障。

  2040年,工程引江水量将达到43亿立方米,有力保障皖北地区生产生活用水。

  9月25日上午,在已通航的蜀山一线船闸处,记者看到,四艘货轮缓缓由北向南进入闸室,等待过闸。随着人字门的关闭,疏水廊道开启,闸室内水位很快下降约12米,与南侧(巢湖侧)齐平,货轮约40分钟左右完成过闸。据介绍,江淮沟通段试通水通航以来,蜀山船闸过闸船只逐渐增多,最多一天过闸船只达到16艘。

  9月26日上午,在刚试通航不久的枞阳船闸,一艘从巢湖驶来的货轮缓缓驶入闸室,等待过闸入江。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自今年9月16日以来,枞阳船闸日均超过30艘货轮过闸。

  据了解,引江济淮一期航运工程建设范围有,引江济巢菜子湖线路航道、兆河航道、江淮沟通段。开发航道里程总长354.9公里,其中Ⅱ级航道167公里、Ⅲ级航道169公里、利用合裕线公里。

  江淮运河的通航使得安徽境内形成了两横一纵“工”字形航道水运网,改变了淮河地区与长江地区之间水运绕道京杭大运河的现状,可将运输航程缩短200公里至600公里。

  “此前淮河中上游至长江中上游要经过京杭大运河绕行,江淮运河全线贯通后,船只走江淮运河最少能节省200公里路程,2天的时间,单艘船可节省最低1万元的油费。另外,能够大大减少碳排放量。”引江济淮安庆建管处处长裴看元介绍称。

  引江济淮工程一期试通水通航后,引江济淮航道连通长江中游与淮河中游,北接沙颍河、南连合裕航道、芜申运河,形成平行于京杭运河的我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实现淮河航道网与长江航道网相互连通,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全省综合交通网络能级。

  比如从淮南到武汉,经过引江济淮航道比经京杭运河要近530公里;新增菜子湖线,可缩短巢湖至长江中上游地区水运距离150公里。

  江淮运河还将大幅度的提升沿线地区水路运输适用率,分流部分铁路、公路等陆路运输量,货物“散改集”、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等水路和多式联运的比例将持续上升,明显降低企业运输物流成本。比如目前以铁路运输为主的粮食、煤炭、铁矿石、沙石等货物,通过“铁转水”,预计运输成本可降低到原来的七分之一。据预测,到2035年,江淮干线亿元。

  既有一河清泉水,又是一条经济带,还是一道风景线。引江济淮工程对于改善沿线水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淮河、巢湖是全国水污染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引江济淮工程全线贯通,引长江水入巢湖和淮河。引江济淮年均可向巢湖生态补水5亿立方米以上,促进江湖水量交换和湖区水体流动,提升湖区水环境容量。江水流入淮北,淮河干流将不再断流,退还淮河流域被挤占的河道生态用水和被超采的地下水,能有效地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环境。

  我省皖北地区因为长期开采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解决了皖北及豫东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还可以用江水置换地下水开采,有效遏制皖北及豫东地区中深层地下水超采势头。

  据了解,自亳州城区市民喝上引调水以来,这里的地下水位逐年回升,回升速度位居超采地区前列。

  2020年6月,引江济淮工程先行向亳州城区应急供水后,亳州市区主要河道水质显著改善,由原先常态化四类或者五类,提升至目前基本保持三类。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标志性工程,输水线公里,是国内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顶级规模的项目,是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

  完成这一千年壮举,并非易事,江水翻山越岭入淮河,有很多难关要过。在建造的过程中,工程创造的多个“世界之最”“国内第一”。

  三国时期,曹操曾试图沟通江淮水系,可在开挖过程中却“日挖一丈,夜长八尺”,江淮分水岭的阻隔,让曹操打通江淮水系的梦想折戟沉沙。

  之所以出现这一难题,是因为这个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叫做膨胀土和崩解岩。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干缩开裂;崩解岩则遇水松软如稀泥,等到天晴水分蒸发后则坚硬如岩石。在这样的土壤中开渠,如果膨胀土和崩解岩不适当处理,易引起渠道垮塌。

  记者从引江济淮合肥建管处了解到,为解决这一千年难题,引江济淮建设团队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先行建设了1.5公里长的试验段,专家团队在这里探索膨胀土处理的有效处理方法。摸清了膨胀土的“脾气”后,专家们最终决定实施“换土工程”,即把膨胀土换填成水泥改性土。原来的膨胀土经过翻晒、碎土后,加入4%的水泥进行拌制,把土的膨胀性降下来,再将完成混合的水泥改性土,均匀摊铺到坡体表层,阻断下层膨胀土与水、大气的接触,形成了结构稳固的坡体。通过试验段长达两年多时间的试验,不仅为引江济淮工程突破膨胀土难题提供重要的技术是依据,还填补了我国在高含水量膨胀土领域研究的空白。对于崩解岩,攻坚团队则采取了开挖过程中及时喷射混凝土进行覆盖封闭。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成功攻克了这一千年难题。

  据了解,引江济淮切开菜巢分水岭、江准分水岭,江淮分水岭切岭段是全引江济淮挖深最大(深达46 米)的地方,创下引江济淮工程开挖深度之最。

  引江济淮工程从长江干流经枞阳引江枢纽、凤凰颈引江枢纽双线引江水,分别由菜巢线和西兆河线入巢湖,从白山节制枢纽接菜巢线引江水和巢湖水,经小合分线由派河口泵站枢纽、蜀山泵站枢纽提水,穿江淮分水岭至瓦埠湖入淮河。

  引江济淮把江水从南往北输送,面临最大的难点是地势问题。引江济巢之后,如何让江水翻山越岭,尤其是翻过地势高的江淮分水岭,实现“逆流”,成为了另一个难题。为实现水往高处流,要靠马力十足的“抽水电梯”。

  在江淮沟通部分,派河口枢纽和蜀山枢纽依靠泵站的“力量”两次实现“水往高处流”,使其翻越江淮分水岭,注入瓦埠湖,然后一路向北,奔腾入淮。

  派河口枢纽位于江淮沟通段的起点派河口,是连接引江济巢段与江淮沟通段输水河道的重要梯级泵站。在这里,长江水将被抬升,高度为4.8米。

  在蜀山泵站枢纽,江水将二次翻越,通过60000千瓦的泵站的抽提,每一秒钟300吨江水被抬高12.7米,相当于四层楼的高度,一个标准的游泳池6秒钟就能被填满,成为江水翻越分水岭的“大电梯”。蜀山泵站是亚洲装机、流量第一的混流泵站。

  引江济淮的渠道流经合肥时,与淠史杭灌区的淠河总干渠相交。两个世纪水利工程的交汇,是运河精神的传承。

  1958年8月淠史杭工程开工兴建,历时14年的艰苦创业中,江淮儿女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肩挑手抬,完成了近6亿立方米的土方工程,创造了堪称“人间奇迹”的治水史诗。淠河总干渠沿江淮分水岭北侧东流,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发挥了巨大的综合减灾防灾效益,还为合肥、六安及沿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成了滋润万家的“幸福之源”。

  如今,经过6年多的建设,2万多名建设者的奋战,承载着千年梦想的“世纪工程”引江济淮渠道在这里与淠河总干渠碰面,两个重大水利工程的见面,见证着我国治水兴水强国的发展之路,是运河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因淠河总干渠比引江济淮航道高出30多米,要保证它们互不影响各自畅通,就需要建这样一座水上立交桥。按照国内以往输水工程的经验,基本都是通过地下隧洞进行“下穿”输水,但是引江济淮工程作为二级航道,要保证通航,所以只能设计出淠河总干渠从引江济淮运河上凌空而过的方案,渠水只可以通过架设渡槽的方式过流。

  记者在淠河总干渠渡槽处看到,外观蓝色的钢结构渡槽宛如一条长虹横卧在江淮运河上,两条河道垂直相交又“江水不犯河水”,各自流淌,形成了一座“河上有河”可通水行船的“水上立交”奇观。

  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钢渡槽采用三跨钢结构桁架式梁拱组合设计,主跨跨度达到110米,比世界著名的德国马格德堡水桥还要长3.8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

  2023年4月,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渡槽获评第40届国际桥梁大会“亚瑟•海顿奖”,该奖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这也成为今年国际桥梁大会唯一获奖的中国项目。

  引江济淮工程在建设中还推动着国内首条高铁运营线路改建工程。据了解,沪蓉高铁为国铁Ⅰ级双线月开通运营,引江济淮跨沪蓉铁路改建工程线m系杆拱桥型式。

  除此之外,引江济淮工程G312合六叶公路钢箱梁桥成为中国内河最大跨径的变截面连续钢箱梁桥,主跨180米。

  引江济淮工程既是一条输水河道,也是一条生态绿道、航运通道、文化廊道,集供水、航运、生态综合效益于一身。建设者们把生态文明优先理念贯穿建设的每个方面,为候鸟“让路”、为鱼类“修道”,打造出一条亮丽的生态文明风景线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生态保护与旅游总体规划纲要》。目前,工程沿线地方政府和省引江济淮集团正在推进规划纲要实施。

  9月26日,记者来到枞阳县菜子湖畔,菜子湖上烟波浩渺,摇曳的芦苇荡中不时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

  菜子湖承担着引江济淮工程中的引江和通航任务,按最初方案,航道将在湖区内按最经济的路径设计,在枯水季节,需要抬高水位1到2米,以保证通航安全。在设计的具体方案论证阶段,有专家注意到,每年冬季都有不少白头鹤等珍稀濒危鸟类,集中在菜子湖几个特定区域觅食和过冬。原设计的具体方案抬高枯季湖泊蓄水位会导致滩涂面积缩减,候鸟生存空间和食物都会减少。专家详细分析了东方白鹳、黑鹳、大鸨、白鹤、白头鹤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鸟类在菜子湖等工程影响区域的迁徙、活动情况及生境要求,将原设计的具体方案大幅度调整——航道西移约1公里,远离鸟类集中分布区。

  引江济淮安庆建管处处长裴看元表示,为严格保护候鸟栖息生境,引江济淮工程专门增加了约1.5亿元工程投资,将航道西移约1公里,远离团结大圩鸟类集中分布区。同时,11月至次年3月,降低水位,保证候鸟越冬栖息湿地,并且修复附近湿地,改善湖区湿地环境。工程利用湖区航道疏浚土方,在航道东侧填筑湿地,结合微地形改造布设苦草、黑藻、菹草等耐水植物,为候鸟提供优质栖息地。

  不光是调整线年,引江济淮工程选择了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安徽大学等科研院所,对菜子湖候鸟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和研究。

  除了对鸟的保护,还有鱼类。菜子湖属通江湖泊,江湖之间保持互通对于鱼类的栖息和繁殖很重要。记者看到,这里建有入江和入湖的双向鱼道,以保障鱼类在长江和菜子湖之间洄游。长达680米的鱼道工程,由仿自然通道段、鱼道段及调节池组成。为了使工程建设最大限度接近原有的自然环境状态,过鱼通道设计为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仿生态布置,这将保护该流域内鱼类种群特别是珍稀鱼类的繁殖,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的影响,切实保障水生态环境。

  引江济淮工程安排了2.5亿元左右专项资金,为鱼类增设了5处鱼道,以保持鱼类洄游畅通。“另外,在泵站每个孔的水下都安装有拦鱼电栅,利用通电的电极栅在水中形成电场,形成屏障,以防止鱼儿靠近泵站,避免鱼类受到伤害。”裴看元说道。

  2022年11月,省政府专题研究部署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文旅发展工作,明确由合肥市牵头编制《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文旅发展专项规划》,将引江济淮工程沿线个县区旅游资源“连点”“成线”“组网”,打造一条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旅长廊、高质量的产业长廊。目前,合肥已经率先行动,正在规划建设总面积72平方公里的百里画廊,构建具有合肥特色的“一湖、一廊、一园、一区”新格局,打造“合肥旅游跨越发展新地标、江淮大地上最美运河风景线、国家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知名现代运河”,这也将有效推动合肥城乡空间格局的优化,城市品质的提高,实现合肥经济大发展、生态环境大改善、民生福祉大提升。

  而在古城寿县,引江济淮水系将这里的楚风汉韵串联,为寿县的文旅赋能助力。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多年来,寿县充分的发挥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全力发展文旅产业,而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更是为寿县的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自然风景和人文元素。

  寿县文旅局副局长谢欣然介绍称,寿县正结合引江济淮工程,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升级,将引江济淮生态廊道与全域旅游和创5A景区相结合。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寿县进行了百里画廊规划,在引江济淮寿县段93.45公里沿线实施生态复绿补绿增绿行动、建设环瓦埠湖旅游大道,沿运河沿岸建设九廊九大风景廊道。规划的百里画廊沿瓦埠湖和东淝河南北绵延百余里,其间湖湾众多,将充分的利用湖湾处的局部小气候优势,进行环湖湾片状景观的营造。“围绕引江济淮工程,沿着瓦埠湖一直到古城,沿途设计了29个文旅项目和两个旅游码头,涵盖了沿线所有乡镇,过路游客在水陆都可以欣赏到寿县美景。”

  “楚风汉韵百里画廊”的规划,植入楚汉色彩、纹饰、文字等文化元素以及“淝水之战”场景,既展示山城辉映、山水相融、湖天一色的自然美好画卷,又传承历史文脉,寓教于物,寓文于景,借古颂今。

  江淮运河与寿县古城互动互融,正在形成一批自然生态人文相互融合的旅游精品,展示古韵楚都底蕴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景象。

  记者走访获悉,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水利部分)建设也在全方面推进中。二期工程是在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基础上,以城乡供水为主,结合灌溉补水,为区域应对供水安全风险、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供水范围包含12个市46个县(市、区),农业补水灌溉面积为1760万亩。2023年8月,水利部批复初步设计报告,建设总工期60个月。

  近日,二期工程先行用地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先行用地3654亩,其中骨干供水用地2362亩,输水干线亩,涉及合肥、亳州、宿州、阜阳、安庆等5市9县(市、区)12个单体工程。先行用地的获批,为快速推进工程建设,有效衔接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尽快充分的发挥引江济淮工程综合效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引江济淮二期合肥水源工程工作人员邓朝贤介绍,该工程拟从江淮沟通段与淠河总干渠渡槽交口的东北角采用箱涵取水,经泵站提水,采用箱涵输水至淠河总干渠进行补水,提水高度30多米。建成后,将成为合肥的第二大主水源,和现有的大别山水库群一起,形成“两源一备”的城市供水格局,整个工期约30个月。二期合肥水源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小庙提水站,含进、出口箱涵等。规划输水总流量60立方米/秒,承担引江济淮向合肥市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众兴水库和淠河总干渠供水区范围的补水任务。

  在引江济淮蜀山枢纽记者看到,二期复线船闸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建筑设计企业正全力以赴冲刺10月份上下闸首封顶目标,复线月完工,是目前安徽省在建的规模最大最高等级船闸。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何春介绍,目前省发展改革委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正在全力推进引江济淮一期工程扫尾攻坚工作,加快二期工程全面建设,助力皖北更多群众早日喝上引调水。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引江济淮工程供水价格,何春介绍,省发展改革委会考虑供水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及用户承受能力等,正在研究核定。目前已经在组织并且开展水费征收机制研究,接下来会建立规范有序的水费征收管理制度,充分的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下一步,安徽将继续坚持以高水平发展为主题,尊重市场规律,立足百年运河,把江淮运河建好、管好、用好,充分的发挥江淮运河航运物流、工业提升、文化旅游、城镇赋能等经济价值,以水为媒,优化沿线生产布局,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把江淮运河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走廊、风景画廊、生态绿廊、宜居长廊,加快打造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活力中轴,促进全域高质量发展。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没有经过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一江春水向北流】一河清泉水 一道风景线 一条经济带——引江济淮工程综合效益初显

  9月16日,引江济淮工程航道菜子湖线迎来试运行,这标志着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全线通航。“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的美好愿景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引江济淮工程是惠及皖豫两省的国家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以解决安徽与河南等地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发展江淮航运为主要任务,同时兼顾农业灌溉补水、水生态环境改善等综合效益。为了全面深入展现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雄伟壮阔的风采,展示“大国工程”中的经典人物和重要事件,9月25日至27日,由安徽省委网信办、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办,合肥网、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一江春水向北流’——引江济淮网络主题采访”成功举行。滔滔江水从枞阳枢纽引江口一路北上,经过7级提水500多公里长途跋涉,最终汇入皖北。一江春水向北流的过程中,建设者们创造着一个个世界奇迹、亚洲之最、全国之首,而引江济淮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已初步显现。

  淮河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耕地率最高的区域之一,该地区人均水量少、丰枯变化大、拦蓄条件差、连续干旱多、干旱范围广,造成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严重不足。

  随着一期工程的全线试通水试通航,引江济淮可向巢湖周边、沿淮及淮北地区、豫东地区城乡生活及工业生产供水,同时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补水。

  据了解,一线m³/s输水进入淮河、85m³/s输水进入西淝河及其上段供水能力。2022年10月,枞阳泵站开机向巢湖生态补水,累计补水1.45亿立方米。已完成向河南供水790万立方米。

  9月27日上午,在引江济淮安徽境内的最后一级提水泵站,亳州市谯城区龙扬镇龙德泵站,记者看到,在这里,长江水经过7级提水最终来到皖北及豫东地区。从枞阳引水口到这里,江水流过500多公里,被提升30多米,再沿着西淝河北上20多公里便可到达河南。

  “引江济淮工程,改变了亳州百姓长时间喝地下水的状况,现在城区80%人都喝上了干净的地表水。”看着亳州调蓄水库内从西淝河引调而来的水,亳州市水利局计划基建科科长李伟奇感慨道。

  此前,因为长期缺水,皖北和豫东地区在水源选择上不得不“就近取材”,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地下水虽然解了“近渴”,但水质偏“硬”,口感不好。2020年6月,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亳州供水段率先在全线试通水,一泓清水由西淝河和茨淮新河经亳州加压站注入亳州城南调蓄水库,缓解了一直困扰亳州的缺水问题,让地表水流入千家万户。自运行以来已向亳州调蓄水库供水1.44亿立方米。

  西淝河和茨淮新河的水通过亳州加压泵站经管道运送至3000亩的亳州城南调蓄水库。该水库作为亳州市区唯一地表水源向城区供水,目前亳州主城区范围内约50万市民饮用上了这里的水库水,“改变了大家长时间喝地下水的状况,让千家万户喝上了引调的地表水。”

  据了解,引江济淮工程向皖北、豫东区域供水,惠及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万人供水,改善灌溉面积1760万亩。

  “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第一阶段目标是2023年底前,完成13个县(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第二阶段目标是2025年底前,完成15个县(市、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引江济淮一二期工程将为皖北地区6市28县(市、区)3000万群众喝上引调水提供保障。

  2040年,工程引江水量将达到43亿立方米,有力保障皖北地区生产生活用水。

  9月25日上午,在已通航的蜀山一线船闸处,记者看到,四艘货轮缓缓由北向南进入闸室,等待过闸。随着人字门的关闭,疏水廊道开启,闸室内水位很快下降约12米,与南侧(巢湖侧)齐平,货轮约40分钟左右完成过闸。据介绍,江淮沟通段试通水通航以来,蜀山船闸过闸船只逐渐增多,最多一天过闸船只达到16艘。

  9月26日上午,在刚试通航不久的枞阳船闸,一艘从巢湖驶来的货轮缓缓驶入闸室,等待过闸入江。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自今年9月16日以来,枞阳船闸日均超过30艘货轮过闸。

  据了解,引江济淮一期航运工程建设范围有,引江济巢菜子湖线路航道、兆河航道、江淮沟通段。开发航道里程总长354.9公里,其中Ⅱ级航道167公里、Ⅲ级航道169公里、利用合裕线公里。

  江淮运河的通航使得安徽境内形成了两横一纵“工”字形航道水运网,改变了淮河地区与长江地区之间水运绕道京杭大运河的现状,可将运输航程缩短200公里至600公里。

  “此前淮河中上游至长江中上游要经过京杭大运河绕行,江淮运河全线贯通后,船只走江淮运河最少能节省200公里路程,2天的时间,单艘船可节省最低1万元的油费。另外,能够大大减少碳排放量。”引江济淮安庆建管处处长裴看元介绍称。

  引江济淮工程一期试通水通航后,引江济淮航道连通长江中游与淮河中游,北接沙颍河、南连合裕航道、芜申运河,形成平行于京杭运河的我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实现淮河航道网与长江航道网相互连通,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全省综合交通网络能级。

  比如从淮南到武汉,经过引江济淮航道比经京杭运河要近530公里;新增菜子湖线,可缩短巢湖至长江中上游地区水运距离150公里。

  江淮运河还将大幅度的提升沿线地区水路运输适用率,分流部分铁路、公路等陆路运输量,货物“散改集”、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等水路和多式联运的比例将持续上升,明显降低企业运输物流成本。比如目前以铁路运输为主的粮食、煤炭、铁矿石、沙石等货物,通过“铁转水”,预计运输成本可降低到原来的七分之一。据预测,到2035年,江淮干线亿元。

  既有一河清泉水,又是一条经济带,还是一道风景线。引江济淮工程对于改善沿线水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淮河、巢湖是全国水污染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引江济淮工程全线贯通,引长江水入巢湖和淮河。引江济淮年均可向巢湖生态补水5亿立方米以上,促进江湖水量交换和湖区水体流动,提升湖区水环境容量。江水流入淮北,淮河干流将不再断流,退还淮河流域被挤占的河道生态用水和被超采的地下水,能有效地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环境。

  我省皖北地区因为长期开采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解决了皖北及豫东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还可以用江水置换地下水开采,有效遏制皖北及豫东地区中深层地下水超采势头。

  据了解,自亳州城区市民喝上引调水以来,这里的地下水位逐年回升,回升速度位居超采地区前列。

  2020年6月,引江济淮工程先行向亳州城区应急供水后,亳州市区主要河道水质显著改善,由原先常态化四类或者五类,提升至目前基本保持三类。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标志性工程,输水线公里,是国内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顶级规模的项目,是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

  完成这一千年壮举,并非易事,江水翻山越岭入淮河,有很多难关要过。在建造的过程中,工程创造的多个“世界之最”“国内第一”。

  三国时期,曹操曾试图沟通江淮水系,可在开挖过程中却“日挖一丈,夜长八尺”,江淮分水岭的阻隔,让曹操打通江淮水系的梦想折戟沉沙。

  之所以出现这一难题,是因为这个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叫做膨胀土和崩解岩。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干缩开裂;崩解岩则遇水松软如稀泥,等到天晴水分蒸发后则坚硬如岩石。在这样的土壤中开渠,如果膨胀土和崩解岩不适当处理,易引起渠道垮塌。

  记者从引江济淮合肥建管处了解到,为解决这一千年难题,引江济淮建设团队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先行建设了1.5公里长的试验段,专家团队在这里探索膨胀土处理的有效处理方法。摸清了膨胀土的“脾气”后,专家们最终决定实施“换土工程”,即把膨胀土换填成水泥改性土。原来的膨胀土经过翻晒、碎土后,加入4%的水泥进行拌制,把土的膨胀性降下来,再将完成混合的水泥改性土,均匀摊铺到坡体表层,阻断下层膨胀土与水、大气的接触,形成了结构稳固的坡体。通过试验段长达两年多时间的试验,不仅为引江济淮工程突破膨胀土难题提供重要的技术是依据,还填补了我国在高含水量膨胀土领域研究的空白。对于崩解岩,攻坚团队则采取了开挖过程中及时喷射混凝土进行覆盖封闭。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成功攻克了这一千年难题。

  据了解,引江济淮切开菜巢分水岭、江准分水岭,江淮分水岭切岭段是全引江济淮挖深最大(深达46 米)的地方,创下引江济淮工程开挖深度之最。

  引江济淮工程从长江干流经枞阳引江枢纽、凤凰颈引江枢纽双线引江水,分别由菜巢线和西兆河线入巢湖,从白山节制枢纽接菜巢线引江水和巢湖水,经小合分线由派河口泵站枢纽、蜀山泵站枢纽提水,穿江淮分水岭至瓦埠湖入淮河。

  引江济淮把江水从南往北输送,面临最大的难点是地势问题。引江济巢之后,如何让江水翻山越岭,尤其是翻过地势高的江淮分水岭,实现“逆流”,成为了另一个难题。为实现水往高处流,要靠马力十足的“抽水电梯”。

  在江淮沟通部分,派河口枢纽和蜀山枢纽依靠泵站的“力量”两次实现“水往高处流”,使其翻越江淮分水岭,注入瓦埠湖,然后一路向北,奔腾入淮。

  派河口枢纽位于江淮沟通段的起点派河口,是连接引江济巢段与江淮沟通段输水河道的重要梯级泵站。在这里,长江水将被抬升,高度为4.8米。

  在蜀山泵站枢纽,江水将二次翻越,通过60000千瓦的泵站的抽提,每一秒钟300吨江水被抬高12.7米,相当于四层楼的高度,一个标准的游泳池6秒钟就能被填满,成为江水翻越分水岭的“大电梯”。蜀山泵站是亚洲装机、流量第一的混流泵站。

  引江济淮的渠道流经合肥时,与淠史杭灌区的淠河总干渠相交。两个世纪水利工程的交汇,是运河精神的传承。

  1958年8月淠史杭工程开工兴建,历时14年的艰苦创业中,江淮儿女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肩挑手抬,完成了近6亿立方米的土方工程,创造了堪称“人间奇迹”的治水史诗。淠河总干渠沿江淮分水岭北侧东流,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发挥了巨大的综合减灾防灾效益,还为合肥、六安及沿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成了滋润万家的“幸福之源”。

  如今,经过6年多的建设,2万多名建设者的奋战,承载着千年梦想的“世纪工程”引江济淮渠道在这里与淠河总干渠碰面,两个重大水利工程的见面,见证着我国治水兴水强国的发展之路,是运河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因淠河总干渠比引江济淮航道高出30多米,要保证它们互不影响各自畅通,就需要建这样一座水上立交桥。按照国内以往输水工程的经验,基本都是通过地下隧洞进行“下穿”输水,但是引江济淮工程作为二级航道,要保证通航,所以只能设计出淠河总干渠从引江济淮运河上凌空而过的方案,渠水只可以通过架设渡槽的方式过流。

  记者在淠河总干渠渡槽处看到,外观蓝色的钢结构渡槽宛如一条长虹横卧在江淮运河上,两条河道垂直相交又“江水不犯河水”,各自流淌,形成了一座“河上有河”可通水行船的“水上立交”奇观。

  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钢渡槽采用三跨钢结构桁架式梁拱组合设计,主跨跨度达到110米,比世界著名的德国马格德堡水桥还要长3.8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

  2023年4月,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渡槽获评第40届国际桥梁大会“亚瑟•海顿奖”,该奖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这也成为今年国际桥梁大会唯一获奖的中国项目。

  引江济淮工程在建设中还推动着国内首条高铁运营线路改建工程。据了解,沪蓉高铁为国铁Ⅰ级双线月开通运营,引江济淮跨沪蓉铁路改建工程线m系杆拱桥型式。

  除此之外,引江济淮工程G312合六叶公路钢箱梁桥成为中国内河最大跨径的变截面连续钢箱梁桥,主跨180米。

  引江济淮工程既是一条输水河道,也是一条生态绿道、航运通道、文化廊道,集供水、航运、生态综合效益于一身。建设者们把生态文明优先理念贯穿建设的每个方面,为候鸟“让路”、为鱼类“修道”,打造出一条亮丽的生态文明风景线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生态保护与旅游总体规划纲要》。目前,工程沿线地方政府和省引江济淮集团正在推进规划纲要实施。

  9月26日,记者来到枞阳县菜子湖畔,菜子湖上烟波浩渺,摇曳的芦苇荡中不时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

  菜子湖承担着引江济淮工程中的引江和通航任务,按最初方案,航道将在湖区内按最经济的路径设计,在枯水季节,需要抬高水位1到2米,以保证通航安全。在设计的具体方案论证阶段,有专家注意到,每年冬季都有不少白头鹤等珍稀濒危鸟类,集中在菜子湖几个特定区域觅食和过冬。原设计的具体方案抬高枯季湖泊蓄水位会导致滩涂面积缩减,候鸟生存空间和食物都会减少。专家详细分析了东方白鹳、黑鹳、大鸨、白鹤、白头鹤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鸟类在菜子湖等工程影响区域的迁徙、活动情况及生境要求,将原设计的具体方案大幅度调整——航道西移约1公里,远离鸟类集中分布区。

  引江济淮安庆建管处处长裴看元表示,为严格保护候鸟栖息生境,引江济淮工程专门增加了约1.5亿元工程投资,将航道西移约1公里,远离团结大圩鸟类集中分布区。同时,11月至次年3月,降低水位,保证候鸟越冬栖息湿地,并且修复附近湿地,改善湖区湿地环境。工程利用湖区航道疏浚土方,在航道东侧填筑湿地,结合微地形改造布设苦草、黑藻、菹草等耐水植物,为候鸟提供优质栖息地。

  不光是调整线年,引江济淮工程选择了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安徽大学等科研院所,对菜子湖候鸟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和研究。

  除了对鸟的保护,还有鱼类。菜子湖属通江湖泊,江湖之间保持互通对于鱼类的栖息和繁殖很重要。记者看到,这里建有入江和入湖的双向鱼道,以保障鱼类在长江和菜子湖之间洄游。长达680米的鱼道工程,由仿自然通道段、鱼道段及调节池组成。为了使工程建设最大限度接近原有的自然环境状态,过鱼通道设计为蜿蜒曲折、宽窄相间的仿生态布置,这将保护该流域内鱼类种群特别是珍稀鱼类的繁殖,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的影响,切实保障水生态环境。

  引江济淮工程安排了2.5亿元左右专项资金,为鱼类增设了5处鱼道,以保持鱼类洄游畅通。“另外,在泵站每个孔的水下都安装有拦鱼电栅,利用通电的电极栅在水中形成电场,形成屏障,以防止鱼儿靠近泵站,避免鱼类受到伤害。”裴看元说道。

  2022年11月,省政府专题研究部署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文旅发展工作,明确由合肥市牵头编制《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文旅发展专项规划》,将引江济淮工程沿线个县区旅游资源“连点”“成线”“组网”,打造一条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旅长廊、高质量的产业长廊。目前,合肥已经率先行动,正在规划建设总面积72平方公里的百里画廊,构建具有合肥特色的“一湖、一廊、一园、一区”新格局,打造“合肥旅游跨越发展新地标、江淮大地上最美运河风景线、国家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知名现代运河”,这也将有效推动合肥城乡空间格局的优化,城市品质的提高,实现合肥经济大发展、生态环境大改善、民生福祉大提升。

  而在古城寿县,引江济淮水系将这里的楚风汉韵串联,为寿县的文旅赋能助力。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多年来,寿县充分的发挥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全力发展文旅产业,而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更是为寿县的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自然风景和人文元素。

  寿县文旅局副局长谢欣然介绍称,寿县正结合引江济淮工程,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升级,将引江济淮生态廊道与全域旅游和创5A景区相结合。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寿县进行了百里画廊规划,在引江济淮寿县段93.45公里沿线实施生态复绿补绿增绿行动、建设环瓦埠湖旅游大道,沿运河沿岸建设九廊九大风景廊道。规划的百里画廊沿瓦埠湖和东淝河南北绵延百余里,其间湖湾众多,将充分的利用湖湾处的局部小气候优势,进行环湖湾片状景观的营造。“围绕引江济淮工程,沿着瓦埠湖一直到古城,沿途设计了29个文旅项目和两个旅游码头,涵盖了沿线所有乡镇,过路游客在水陆都可以欣赏到寿县美景。”

  “楚风汉韵百里画廊”的规划,植入楚汉色彩、纹饰、文字等文化元素以及“淝水之战”场景,既展示山城辉映、山水相融、湖天一色的自然美好画卷,又传承历史文脉,寓教于物,寓文于景,借古颂今。

  江淮运河与寿县古城互动互融,正在形成一批自然生态人文相互融合的旅游精品,展示古韵楚都底蕴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景象。

  记者走访获悉,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水利部分)建设也在全方面推进中。二期工程是在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基础上,以城乡供水为主,结合灌溉补水,为区域应对供水安全风险、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供水范围包含12个市46个县(市、区),农业补水灌溉面积为1760万亩。2023年8月,水利部批复初步设计报告,建设总工期60个月。近日,二期工程先行用地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先行用地3654亩,其中骨干供水用地2362亩,输水干线亩,涉及合肥、亳州、宿州、阜阳、安庆等5市9县(市、区)12个单体工程。先行用地的获批,为快速推进工程建设,有效衔接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尽快充分的发挥引江济淮工程综合效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引江济淮二期合肥水源工程工作人员邓朝贤介绍,该工程拟从江淮沟通段与淠河总干渠渡槽交口的东北角采用箱涵取水,经泵站提水,采用箱涵输水至淠河总干渠进行补水,提水高度30多米。建成后,将成为合肥的第二大主水源,和现有的大别山水库群一起,形成“两源一备”的城市供水格局,整个工期约30个月。二期合肥水源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小庙提水站,含进、出口箱涵等。规划输水总流量60立方米/秒,承担引江济淮向合肥市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众兴水库和淠河总干渠供水区范围的补水任务。

  在引江济淮蜀山枢纽记者看到,二期复线船闸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建筑设计企业正全力以赴冲刺10月份上下闸首封顶目标,复线月完工,是目前安徽省在建的规模最大最高等级船闸。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何春介绍,目前省发展改革委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正在全力推进引江济淮一期工程扫尾攻坚工作,加快二期工程全面建设,助力皖北更多群众早日喝上引调水。

  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引江济淮工程供水价格,何春介绍,省发展改革委会考虑供水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及用户承受能力等,正在研究核定。目前已经在组织并且开展水费征收机制研究,接下来会建立规范有序的水费征收管理制度,充分的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下一步,安徽将继续坚持以高水平发展为主题,尊重市场规律,立足百年运河,把江淮运河建好、管好、用好,充分的发挥江淮运河航运物流、工业提升、文化旅游、城镇赋能等经济价值,以水为媒,优化沿线生产布局,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把江淮运河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走廊、风景画廊、生态绿廊、宜居长廊,加快打造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活力中轴,促进全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水利技术相关文章